08/09/2008

不負責數位單眼 (DSLR) 新手選購參考

近年來由於相機價格的不斷滑落,使得曾經是高不可攀的數位單眼相機 (DSLR) 變成了熱門的數位商品;由於生產數位單眼相機的利潤較一般消費性相機 (DC) 來得高,也成了眾知名相機廠的必爭之地,為了能夠維持市佔率及品牌價值,無不卯足全力的推出更新更好的機型來刺激廣大的消費群,這點可以從 M01 的相機版裡觀察得到,一點點的風吹草動都逃不過遍佈全球鄉民們的眼睛。

不過,就像每個成熟的消費性電子產業一樣,短的產品週期代表著消費者有多樣化的產品選擇,不過也間接的讓想要進入數位單眼領域的人更頭痛;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到底應該選擇哪一台好?由於數位單眼的構造與一般消費性相機不同,機身與鏡頭是必須要分開購買的,偏偏各家的鏡頭彼此不能相互通用;加上機身與鏡頭的單價較高,入錯陣營之後的代價也比較高(因為幾乎全部器材都不共用),所以如何在一開始就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數位單眼就變成很重要的問題。

依照過去經驗,在這邊提出幾個應該要列為考量的因素,給想要跳入俗稱「錢井深」的數位單眼新手參考,希望能少走一點冤枉路(冤枉錢)。

一、品牌偏好
個人認為新手在選擇第一台數位單眼相機的優先考量是品牌。目前各大廠牌的數位單眼相機從入門到頂級機種都有很完整的產品線,品牌間定位在同一等級的機型彼此間的功能差異也不是很大,如果新手是某品牌的忠實愛好者,直接去挑一台預算內的相機吧!
如果沒有特定品牌偏好,看看身邊的好友們有沒有已經買了數位單眼相機,可以考慮跟他們買一樣的牌子、甚至同一個型號的相機。跟好友站在同一陣營,除了使用上的問題有免費諮詢專家以外,最重要的是你們的鏡頭可以共用~在這個「錢井深」的領域,使用單眼的年資與手上高檔鏡頭的數量是成正比的,好好的利用這項「優勢」吧!

二、二手市場的流通性
如果你是朋友間第一個買數位單眼的、又沒有特定品牌的偏好的話,我會建議你先去各大二手市場,看看幾個著名相機品牌的流通性如何,選擇高流通性的品牌對於日後想要購買二手器材、或者想將手上的設備脫手都會比較容易。

三、別掉入「高畫素」的陷阱
高畫素是一個很好的賣點,但是其實對於一般的使用者來說,除非你常常把相片洗成大張的海報,否則高畫素只是一個陷阱。這邊有一篇「淺談攝影 何謂 DPI」裡面提到,其實兩百萬畫素的相機就可以洗出 4x6 的相片了,一昧的去比較相機畫素意義實在不大。國外的專業攝影評比網站 DPreivew,今年七月起在相機的規格裡多加了一欄 Pixel Density,我認為現在購買數位相機(無論是單眼或者一般消費型),這個數字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簡單的說,這個 Pixel Density 跟相機的「雜訊」是成正比的,Pixel Density 數字越大代表相機在高 ISO 的時候雜訊也會越大。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小相機(Pixel Density 都在 20 MP/cm² 以上)用 ISO 400 以上拍出來的照片雜訊都很大、而數位單眼(Pixel Density 通常不會超過 5 MP/cm²)即使用到 ISO 1600 甚至更高都還可以得到很乾淨的畫面。

四、想拍的主題是什麼
喜歡拍風景的人通常需要的是廣角鏡頭跟一隻很穩的腳架、喜歡拍以人物為主的人或許不需要腳架但是需要一隻閃光燈、喜歡花花草草生態攝影的除了很穩的腳架以外還要一隻微距鏡、喜歡拍鳥拍飛機的人需要的是長焦距的鏡頭....想要拍攝的主題不同,所需要的鏡頭跟週邊器材也會不同。不用過度迷信所謂的「鏡皇」,不是人人都需要恆定大光圈變焦鏡,也不用一開始就急著想要補足焦段(從廣角到望遠)。從最基本的 Kit Lens(通常是 18-55mm or 18-135mm 的焦段,光圈從 f3.5 起跳)也可以拍得很開心。

雖然我有特定的相機品牌偏好,不過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刻意的不去提到任何相機品牌,嘗試用客觀的角度將所知道的幾個考慮點寫出來,希望能夠對想要加入數位單眼的新手們有點幫助,都能選到最理想的相機。

大會報告

22/Apr., 2010. Ford new Mondeo TDCi 交車


Intense Debate Comments